万博体育3.0手机版» 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

诺邓,初见

    最初得知“诺邓”二字是因为《舌尖上的中国》,早忘记是第几部,第几集,但对诺邓火腿的描述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虽身在大理,却一直没有机会目睹。
    车子在弯曲的山路上缓慢移动着,清晨出门时遇见的暖阳早已不见踪影,有的只是细线大小的雨滴划过车窗的痕迹。


    在村口的停车场,迫不及待地拿出相机记录下第一眼看到的诺邓。紧跟着随行的队伍,深一脚浅一脚地踏上了上山的卵石阶梯,常年的来往让阶梯变得异常的光滑,对面山坡正在下山的马一路没站稳过。
    因为一部《舌尖上的中国》,一条诺邓火腿名扬天下。这座千年白族村落盛产井盐,历史上因为盐业盛极一时,现代因为制盐手法落后和交通运输不便而衰落。这座古村里,只留下了质朴与孤寂。在错落有致的石阶旁总是伴有大小不一的用来煮盐的小灶,经过雨水的冲刷、岁月的侵蚀,用石子堆积起来的灶壁,有的被坑洼的黄土紧紧地包裹,有的被火烧得发黑已看不清原有的模样。

    诺邓的房全是用简单的土砖一块一块地砌成,再盖上深灰色的瓦,一眼望去似乎与山头上裸露的黄土融为一体,厚重结实。也许在诺邓人的眼里,“屋”的概念不再是一栋简单的建筑,而是承载着民族历史文化的珍品。随着大风大雨的冲刷,不少房屋已经人去楼空,厚重的铁锁上已经锈迹斑斑。有些甚至倒塌,尖锐的砖角早已被风霜磨圆。
    按照指定路线,我们来到一家正好挂有火腿的白族民居庭院,院子不大,但却和睦地生活着几家人。七八十岁的老奶奶颤颤巍巍走到门口,用白族话邀请我们歇息品茶,也遗憾因为赶时间只能委婉谢绝。路过古村的老年活动中心,听说这儿是盐局的旧址,门内的老人不知在谈论着什么,门口两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面对我们的镜头做表情,抢镜头,似乎已经习惯了这些“长枪大炮”。

    太阳终于算赏面子地露出来了,队伍也一直在前进着。门口的白狗打着哈欠慵懒地趴在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小鸟整齐地排在电线上叽叽喳喳地叫着,又似乎在谈论些什么。木门内的山羊嚼着干枯的秸秆,撇着嘴用奇怪的眼神“窥探”着外面的世界。试探性地跟一群正在觅食的公鸡“打招呼”,急促地叫声似乎在嘲笑我,仿佛我是奇特的生物。村里的大青树,年复一年地发芽,生长,繁茂,泛黄,落叶……
    每一座山村都有它的独特之美,于诺邓,我是欢喜的。下午五点多,回到停车场,在附近的农家乐吃了晚饭,也有幸品尝到了名扬天下的诺邓火腿。
    突然想起一句话“时间可以塑造一切,也可以带走一切。”而诺邓留住了岁月。来到古朴的诺邓,来这走一走何尝不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