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体育3.0手机版

所在位置: 万博体育3.0手机版» 学术活动» 讲座纪要 刘妍:宝华山隆昌寺——权力、信仰与空间的故事

讲座纪要 刘妍:宝华山隆昌寺——权力、信仰与空间的故事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1-10-20 浏览次数:

10月19日晚7:00,昆明理工大学城市与建筑规划学院讲师刘妍博士为万博体育3.0手机版民族文化研究院的师生主讲《宝华山隆昌寺——权力、信仰与空间的故事》,讲座由民族文化研究院李殿荆博士主持。

 

宝华山隆昌寺位于江苏句容,因明万历妙峰和尚造金殿而兴,因律法传戒而盛,在汉传佛教建筑史中独具一格。隆昌寺之独特性从何而来?从建筑历史学出发,刘妍博士运用历史人类学的想象力,以“历史在场”的方式推演了寺庙的格局变迁,展示了隆昌寺之权力、信仰与空间的艺术。

首先,借助绘图、卫星地图和平面分布图,刘妍博士比较了同为典型佛寺格局的四川新都宝光寺与隆昌寺在空间布局上的异同,向听众展示了隆昌寺空间结构的特异之处。在选址上,位于江苏句容的隆昌寺和位于成都的宝光寺有共同之处,均与都市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既是一处修行之所,也方便达官显贵和信徒的造访。在格局上,与中国传统佛寺坐北朝南、前堂后室、依中轴线纵深构图的空间秩序不同,隆昌寺的建造者巧妙利用山地高差,北向开门,采取莲形向心式布局,在疏密明暗交错中经营空间。

刘妍博士从生活建筑学的角度解读了寺庙空间之公共与隐私、修行与行政、游览与接待的平面格局与行动路线。从山门进入到寺中,用图片再现了完整的参观路线,以及寺院空间交替的明、暗、灰空间,压缩的巷道与开阔的庭院。建筑的空间以自身的意趣指引观赏者穿行于一个接一个目的地,僧人的修道空间、行政空间等顺势而出。公共游览空间属于完全开放的部分,展现神圣性和严肃性。同时,出于吸引游客的目的,进门后的设计引导游客从分道指引的门和回廊到达游览“景点”,如宝光寺的罗汉堂、隆昌寺的铜殿。修道空间为僧人日常修行、进行仪式的地方。行政空间包括厨房、库房等服务于寺庙中的日常生活,往往位于格局的内部。接待空间位于寺院入口附近,主要供外来的僧人临时居住或接待客人。

实地造访隆昌寺后,刘妍博士发现寺庙的两条参观路线将访客引至不同的境地,一条从山门处,沿侧面台阶向上,通过残留的云纹阶梯到达一处空无一物的制高点,作为空间的高潮节点,这里曾坐落着妙峰禅师建造的铜殿——“金殿”,而今天只留有简单的石造亭宇。另一条则从山门处右转,经由幽暗的巷道,通往豁然开朗的中庭广场以及大雄宝殿、韦陀殿等中央格局。这两条访问路线的交汇处,是一处三面墙挤出来的小角落,仿若向背之人拒绝交谈而打平的肩膀:这似乎是两种不同的空间语言,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其中的逻辑?

带着这些问题,结合历史文献,刘妍博士向我们讲述他的猜想:第一条线路的制高点可能暗示着寺院禅宗时代的轴线格局。明代万历年间,受命于皇家,一代禅宗名僧妙峰和尚在多地兴造寺院,并为安置金殿在隆昌寺大兴土木。然而,妙峰和尚在隆昌寺“工皆未毕”时受命去往五台山,没有完成隆昌寺完整格局的兴建。

最后,结合寺院志书、碑文、僧人传记等史料,刘妍博士展示了律宗僧人如何改造禅宗妙峰和尚改造过的隆昌寺。明晚期,三昧律师与见月律师接手了日渐式微的隆昌寺。在两位律宗和尚的主持下,隆昌寺“择期改向,惟铜殿不动,余皆移转”。

讲座互动环节,听众积极提问,包括寺庙的整体格局、建筑元素,以及刘妍博士跨学科思维的养成等。针对这些问题,刘妍博士逐一作出回应。


刘妍博士,建筑历史学者,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筑考古学专业工学博士、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工学硕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学学士。著有专著 Woven Arch Bridge: Histories of Constructional Thoughts(Routledge, 2021)、《编木拱桥:技术与社会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



撰稿:陈诗艺

摄影:申怡玲 范钦一

终审:殷 群